关于“活力城”老城焕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
| |||
关于“活力城”老城焕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虞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2024年9月27日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为切实做好“活力城”老城焕新建设情况的审议工作,9月以来,我们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我区“活力城”老城焕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区政府持续推动“活力城”建设落地落实,制定出台《上虞区“活力城”老城焕新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度)》,为优化中心城区空间格局,补齐设施短板,完善功能配套,打造江城相拥、产城相融、人城相宜的城市新风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方案,“活力城”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一)规划编制趋于完成。今年以来,建设局、资规分局等相关部门单位从土地利用、建筑状况、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方面出发,深入调研“活力城”现状,摸清“三旧、三园、三低”家底,并深入了解各方需求和意见,形成了以“4个16+X”为整体布局的较为完成的规划方案,对打造重要节点、更新重点片区、完善重要设施、解决民生问题、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划,为实现商业、文化、居住等功能区域互补协同发展,确保规划符合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夯实了规划基础。 (二)基础环境明显提升。各责任部门单位聚焦“住有所居、住有宜居”,高标准推进流星花园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高铁新城青春驿站15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渡江路19号航管所等2处城镇危房帮扶解危,有效改善了市民群众的人居环境问题;以“产、城、景”融合为内核,逐步形成了两岸高质量夜景与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统筹推进19幢“一江两岸”总部楼宇建设、改造提升城市小品和绿化景观等,展现了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对照城市体检问题清单,优化改善城市路网结构,提标改造雨水管网、雨污分流管网,完成停车场位2200只、充电桩120个,进一步完善了城市配套,优化了城市功能。 (三)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开展“强管理促精细提品质”市容联合专项整治,制定流动摊长效管理机制,开设流动摊临时疏导点,优化放心早餐点位布局,找准“地摊经济”与城市形象、“温情和规范”间的平衡点;聚焦清洁城市,破题垃圾分类,完成中转站提升改造13座,完成72个越美小区和62条越美商业街建设,推行100个物业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向“共治共享”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困难问题 2024年“活力城”老城焕新行动整体进展高效顺利,成效初步显现,但从调研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问题,需要区政府加大关注,统筹谋划: (一)项目资金难以有效保障。“活力城”老城焕新是一个系统性的提升工程,涉及人居环境、产业风貌、业态布局、城市功能及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且大都为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支持,虽积极向上争取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但项目资金保障难度较大。如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往年基本保障额度在9000万元左右,今年仅予保障3500万元,难以满足实际建设需要。 (二)居民意见难以有效统一。老旧小区改造是“活力城”老城焕新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因居民构成复杂,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导致对改造的需求和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如年纪大的居民希望能多保留绿化,而年轻人则盼望改造后能增加更多停车位;四楼及以上的住户加装电梯愿强烈,而底层住户普遍存在抵触情绪等,由此引发的信访问题以及阻碍项目建设问题突出,群众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经济效益仍需统筹考虑。目前老城焕新主体工作以基础设施提升为主,偏向功能性和公益性,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偏弱。在“活力城”老城焕新建设中,推进经济集聚,统筹推进“一江两岸”总部经济集聚区、谋划建设曹娥江夜经济集聚区建设、启动智创青春谷项目是其中的重点之一,目前存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招引较难,企业之间的关联度、集聚度不够高,夜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缺少热门业态,难以形成品质化夜经济,景区缺乏吸引力和体验感,人气集聚难等问题,需要区政府尽早考虑布局。 三、建议意见 为进一步显现“活力城”老城焕新建设成效,及早建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活力城” 示范项目,扎实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在此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谋深建设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针对“活力城”在规划、建设、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资规分局和建设局要聚焦城市重点区块和功能系统,持续完善规划编制工作。一是要继续深化规划研究,结合在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谋划完善住宅小区、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等城市“硬件”改造提升的思路方法,加快完成老城焕新、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编制,为提升改造工作提供指导。二是要加大构筑活力本底,要进一步深入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完善对当前摸排形成底图清单的50余处低效空间、16处老旧公共设施、16处尚未贯通道路、16个城市更新单元的布局,持续推动城中村旧改、工业更新转型和低效空间、低效设施的再利用,描摹片区蝶变新生蓝图。三是要坚持突出上虞特色,贯彻“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理念,结合“一江两岸”系统谋划丰富城市业态,系统改造文化广场、老党校等历史点位,形成既富有时代记忆又能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网红”景点,有效焕发城市活力。 (二)聚力楼宇经济,进一步拓展未来图景。一是要加快建设进度。积极发挥总部经济集聚区专班作用,建立相应会商协调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围绕总部楼宇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及时为项目单位排忧解难,推动企业服务再优化,努力实现楼宇总部尽早建成、尽早投用。二是要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发挥虞商资源优势,强化交流协作,积极推动广大虞商回乡回归,在“一江两岸”总部楼宇设立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发挥区内龙头企业和产业优势,集聚本地企业总部,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市场扩容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实现以商招商、以商聚才、以商引资,形成内外互动、共赢发展的新格局。三是要打造示范样板。按照“一楼一品”“一楼一特”要求,结合每幢楼宇招商定位,动态梳理楼宇招引重点,深化擂台比拼、招商共享激励机制,将招商进展快、品质优的总部楼宇打造成全区总部楼宇的典范和样板,激发楼宇业主积极性。 (三)丰富城市业态,进一步拉动消费潜力。一是要焕新城市商圈,充分运用“活力城”老城焕新成效,配套实施重点商圈提档升级,开展消费场景重塑、消费品牌提升、传统品牌焕新、主题消费提振等行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消费空间,发掘消费潜力,提升生活体验,助力上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丰富夜间经济,推动以餐饮、购物为主的夜市经济,向融合文化、旅游、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转变,常态化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通过戏曲表演、民俗活动和手工艺展示等多元化的形式,展示上虞文化特色,体现城市活力,增强群众参与感和体验感。三是要串联文旅场景,将“活力城”同“文旅城”有机衔接,逐步增加沿江关键节点的精品景点塑造,发挥水上交通功能,串联“一江两岸”的文化、商业、旅游、公园等文旅场景,在“活力城”供给舒适生活的基础上,发挥“上虞尚品”等区域品牌影响力,吸引游客深入游览上虞风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