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监督工作>视察调研

关于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5-08-18       字体:[ ]

关于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工作情况的

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

2024年8月29日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8月份以来,由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队,我委分别赴相关部门和招引落地企业(项目)实地走访调研,并到周边县市学习考察,对我区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1.招商机制更加健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大引强”工作,实行区四套班子领导领衔盯引跟踪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机制,按照构建“力量整合、统分有序、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大招商格局的目标,加强区级、各平台及乡镇街道招商力量,组建驻外招商引智队伍,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出台招商项目分级研判决策会商制度,强化招商引资过程性督考。

2.招商方式持续叠加。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着眼强化战略主导产业、布局新兴未来产业,深化细化产业招商图谱,积极推进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升级建设,进一步厘清招商路径。重点聚焦龙头企业,有效利用第三方机构,深度挖掘乡贤资源,大力开展以商引商、中介招商、乡贤招商等。积极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尝试开展“基金招商”。建立招商引智管理办法,强化驻点和专业招商,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成功招引拓弘康恒、倍飞智航等项目。

3.招商成果有效显现。抓住产业平台整合契机,坚持大小平台协同发力,坚持三次产业协同招商,近三年来我区共签约项目166个,其中“四大平台”签约项目81个,其他乡镇街道签约项目85个。10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9个,有36个项目落户在“四大平台”,大平台支撑力明显。2023年我区荣获全省“招大引强”十强县(市区)。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随着《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新政的实施,招商引资从“拼优惠”向“比环境”转轨,形势将更加严峻。

1.“招大引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待延伸。从目前的考核体制看,招大引强考核注重“看新不看旧”,虽然激发了各单位引进项目的热情,但也无形中淡化了对引进项目是否投产达产、实际履约情况等方面的重视。从调研情况看,招商部门仅负责招商到项目落地的工作,后期投资建设规模和投产达产缺乏部门连续性管理和约束。虽然每年都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但真正发挥产能成为新龙头的企业较少。

2.“招大引强”平台优势有待发挥。“四大平台”是我区“招大引强”的主平台、主阵地,定位各异、错位发展。但从目前招商情况看,区域不平衡性十分突出,近三年来大项目基本聚集在杭州湾经开区,其他三大平台尤其是曹娥江度假区、e游小镇(未来城)的平台优势仍未有效发挥,重大文旅项目、重大服务业产业项目仍有待实现突破。

3.“招大引强”项目履约进度有待加速。从近三年签约的39个10亿元以上项目看,仅有1个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全部投产,4个项目实现一期投产,签约项目落地投产带动作用不够强。2022年签约的12个项目仍有3个处于前期阶段,2023年签约的14个项目中仍有6个处于前期阶段,整体项目跟踪服务、推进建设的力度仍有待加大。

三、下步建议

招商引资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招商引资对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不断增强我区创新升级动力,加快“青春之城”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1.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聚焦招大引强。要紧紧围绕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研究资本规律和产业发展方向,强化专业积累储备,全面掌握意向跟踪项目的行业特点和核心需求,推动优化完善产业和招引政策,为项目招引当好“智囊”。要坚持“打基础、管长远”,立足本地产业现状,着眼长远发展,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梳理配套关系,挖掘项目线索,切实抓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上下游企业入驻,加速现有产业的链化延伸和链群补缺。要重点关注央企国企、国内外500强、区内外上市企业及其合作伙伴的发展动态,发挥商会协会资源优势,借助区内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资源,建立健全紧密招商合作机制,寻求投资合作最佳切入点,推动一批龙头型、链主型企业落户。

2.依托产业平台,进一步创新招商机制。立足平台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资本招商,强化产业基金的引导示范作用,充分激发“1+1+N”产业基金的活力,加强资源整合,更好发挥资本招商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将一批懂经济、晓市场、善公关、通业务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招商引资第一线,有效保障招商队伍稳定性,提升招商工作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强化项目招引能力。持续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从盯引到落地再到投产达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适时开展对历年引进的重大项目进行“回头看”,对项目的达产达标率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推动引进项目真正落地见效。

3.推动项目落地,进一步优化招商服务。针对能耗、土地、环境、资金等困扰企业项目建设方面的瓶颈问题,积极向上协调和向下推动,注重灵活运用政策,统筹整合资源要素,及时解决难点堵点。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坚持产业平台、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金融保障等全要素配套跟进,搭建以创新、检测、孵化、融资、人才等功能为主的公共平台,为优质项目落地、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全方位服务。贯彻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牢固树立“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意识,坚持“一把手”推动、一体化服务,以改革为牵引,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完善企业常态化帮扶机制,依法依规兑现政策承诺,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以“最优”投资软环境推动“招大引强”提质增效。

 

 

根据《绍兴市上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监督办法》要求,建议对以下工作进行跟踪监督:

加强对重大项目从盯引到落地再到投产达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对近三年来签约的39个10亿元以上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牵头单位:区府办;配合单位:投促中心、发改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杭州湾经开区、曹娥江经开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相关街道等)。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