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新材料中试领域的拓荒者丨记区人大代表、国科(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 | |||
| |||
上虞杭州湾经开区国科(浙江)新材料中试基地控制室里,工作人员紧盯着屏幕,鼠标箭头不停移动在显示屏上各个试验数据之间;试验室里,工作人员忙碌穿梭,调试现场各种中试装置。 往日,杭州湾上虞精细化工园区由于缺乏合法合规的中试试验场所,新产品开发投用工作被迫陷入停滞。直至国科(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诞生,中试基地投入运行,才改变这一状况。 打造上虞新材料中试平台的第一人 “多亏了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我们的产品才顺利通过中试,即将进入生产环节。”在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玮博杰生物材料(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钢正在查看最新试验数据。 杭州湾经开区是全省新材料产业的集聚地,已汇聚新材料企业146家,总产值突破千亿。但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遇到的难题也多了起来,尤其是企业的新产品常常因缺失中试环节,无法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由于研发投入成本大、安全环保风险高、审批管理周期长等痛点,中试创新已成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突出瓶颈。 能否在上虞打造一个专业化平台为企业服务,疏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 国内新材料领域首个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化中试平台——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孕育而生。中试基地按照国内化工园区最高标准建设,目前设有11个甲类试验平台、2个丙类试验平台,并置有动力车间、三废处理系统、智慧化监管体系。 8月2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到上虞杭州湾经开区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调研,赵伟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新材料创新技术平台,助力国家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向易书记一行专题汇报了“上虞新材料中试创新,破解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断链难题”,得到领导们的充分肯定。 高规格的中试场地、完备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专业的智慧安环监管及风险检测评估,国家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中试专家与工程化研究团队,可有效提高中试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像我们原需自建5亩中试厂房,国科中试基地只需建500平方米,原料仓库、基础公辅配套和三废处理设备直接租用即可。企业可以省下大笔经费,开发新产品更有劲头了。”浙江塑盟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健说。 在中试基地“建起来”后,赵伟便投身于中试基地“优起来”的工作中,提升中试环节服务质效,打通项目从入驻到退出的全生命流程。 创新体制机制,减省入驻流程。“对很多企业项目来说,时间就是市场,时间就是生命。”赵伟说,“在上虞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们携手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范围内尝试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出台全国首个中试项目全周期管理办法,精简审批流程,建立分级标准、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明确入驻、审批、建设、运行、退出等环节。”通过以上创新办法,在中试基地,中试项目只需3至4个月便能完成落地,较常规审批时间提速67%,审批材料减省60%。 聚焦入驻企业痛点,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在数百次项目对接过程中,赵伟发现,中试过程,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前期投入大、研发转化周期长,失败成本高,是不少科技型企业的“生长痛”,极易阻碍企业加快加大创新的步伐。在得知总公司国科新材料与太平洋产险曾有风险减量服务案例后,赵伟积极沟通于国科新材料、太平洋产险与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之间,促成全省保险行业首单“中试项目费用损失保险”落地。使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全链条保险补偿机制与保贷联动机制,破解风险难题,实现中试的风险转移和资本聚集,解决项目资金问题,提升成果转化率。 作为区人大代表,赵伟发挥其在科研创新领域的特长,多次在经开区议政会上建议“将化工中试项目纳入科技项目管理”,并亲自组织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制订出台了《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试项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国科控股新材料创新基地中试项目重点安全生产工作规则》等原创性的技术规程、管理办法、控制性标准等,全国各地来中试基地考察学习络绎不绝。 眼下,中试基地已完成立项31个,正式签约入驻15个,其中4个项目已基本完成中试。中试基地正以实际行动,助力上虞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更多技术成果得以落地、转化和应用。 供稿:马泽钰 审核:姚勇坚 陈吉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