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丨从“光棍村”变身“观光村” | |||
| |||
在岭南乡绵延起伏的群山上,东澄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从曾经那个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而被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贫困村、落后村,到如今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观光村”,年接待游客量超100万人次,村级年收入突破200万元,成功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首批未来乡村。回顾这二十多年来东澄的发展历程,其中凝聚着岭南乡人大及各界代表们的智慧、汗水与担当。 时光回溯到 2003年6月,省委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出全面部署,岭南乡人大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重大机遇,迅速行动起来,为东澄村开启了“谋变”之路。 依托着东澄村优秀的资源禀赋,乡人大积极号召代表团结村民们开耕荒废的梯田,大面积种植油菜。梯田形态与油菜花海的碰撞,竟让古朴的小村庄迅速“走红”。随着东澄村观光旅游的人气渐旺,村党总支提出了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产业的想法,区里和乡里也相继出台扶持政策,但村民们对此一无所知,又怕亏钱,推行之初旋即遇冷。为积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带动村庄创业干事热情,岭南乡人大主席团以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多次组织开展群众接待、政策宣传、代表座谈会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积极动员党员、代表、干部率先尝试。原村委主任王善良,这位岭南乡人大代表,将原本打算为儿子娶媳妇的 30 万元全部投入到农房改造中。区人大代表王立柱长期在柯桥经营企业,在乡人大的号召下,他于2006年回乡,开办了东澄第一家高端品牌民宿,并累计投入资金超3000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13 户村民加入到开办民宿的新潮中,积极打造“浪泉民宿”村集体品牌。这一乡村民宿品牌的成功,离不开岭南乡人大代表们的积极奔走和协调。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期望,为民宿的发展出谋划策。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村民回乡创业,民宿集群渐成规模。2020年,乡人大主席团联合各位经营业主、乡创人才和政府挂联部门,成立了全市首家民宿产业农合联,并开展实体化运作,东澄村乘势打造民宿“标准化服务包”,引入大学生团队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东澄村民宿产业的游客体验,旅游旺季一房难求,成功入选省首批民宿(农家乐)改革试点。 但在经历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东澄村乃至整个岭南乡都开始面临着产业链条不长、淡旺季落差较大等新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发展瓶颈,岭南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意见收集、座谈交流形成高质量代表意见建议12条,帮助党委政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贡献人大智慧。在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打造覆卮山乡村振兴先行片的重大决议顺利通过,决定依托发展联商、产业联兴、项目联建、人才联育,把东澄“七坊三中心”、青山“三个月亮主题村落”、许岙“红色国防教育基地”等特色业态串点成线,打响古村运动、户外体验、自然教育等精品游线。 在实施过程中,岭南乡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他们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帮助争取公益共富资金 400 万元,为项目的落地和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他们还积极配合村庄业态打造、项目招引等中心工作,让东澄村能够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完成近 500 亩梯田和 2000 平方米闲置农房流转任务。2024年油菜花节期间,覆卮山景区日均游客量突破 1 万人次,民宿平均预订率超 60%。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岭南乡人大代表们的共同努力。 在东澄村的华丽蜕变中,岭南乡人大及代表们始终站在前列,勇挑重担。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期望,为东澄村的发展建言献策;他们积极奔走,争取各方资源,为东澄村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以身作则,带动村民们共同参与,为东澄村的繁荣贡献力量。 未来,东澄村必将继续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绘就更加壮丽的共富图景,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岭南乡人大及代表们也将继续肩负起使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村民的联系,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们将继续推动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拓展产业链条,提高旅游品质;他们还将积极探索共富共享的村庄发展模式,让东澄村的发展惠及更多的村民,让更多的百姓因共富而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在岭南乡的大地上,东澄村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岭南乡人大及代表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的岭南乡而努力奋斗,让更多的村庄在文旅融合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更多的百姓在共富的道路上幸福前行。 文字: 高露爽 审核:姚勇坚 陈吉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