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监督工作>视察调研

关于我区推进农业“双强”行动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3-06-25       字体:[ ]

关于我区推进农业“双强”行动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

(2022年9月27日)

 

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是去年8月起全省上下部署启动的一项事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今年8月以来,我们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区农业“双强”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自去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在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抓好示范引领、推进基础工作等方面阶段性成效明显,开局起步较好。主要体现在:

1.“双强”行动氛围浓烈。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来,区委区政府和部门、乡镇迅速行动,区级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专班,组成8个功能组,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贯彻落实的意见。农业农村局充分履行专班办公室职责,牵头搭建了“四大体系”,真正起到了统筹协调、出谋划策、督促落实的作用。经信、科技、财政、自规4个功能组牵头单位精心谋划、积极推动,各单位尽心尽责、团结协作,展现了良好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各乡镇街道也积极响应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号召,把农业“双强”行动放在农业农村工作重要位置,及时将行动精神传达至各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结合实际,出台措施,抓住关键要点,切实加以推进,全区上下农业“双强”行动整体氛围浓烈。

2.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加强与中科院、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深化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科技项目23个,完成农创智谷等9个重点项目和转移转化中心等2个平台建设方案细化成立水稻研究院士工作站,新认定市级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和市级星创天地1家。实施强芯赋能,做优种业源头,全区实现良种覆盖率100%。舜达种业已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常规稻制种供种企业,年制种能力达到1000万公斤以上,保持全省第一,助力全省260万亩农田增产增收,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和“优质种”。全区数字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都有创新突破,形成了一批较好的典型案例。

3.机械赋能稳步提升。在前几年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基础上,引导智能高效农机装备研制普及,推进智能化数字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杂交稻精量机插秧及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列入全省十大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区内农机企业科技研发不断加大,科技专利、成果得到转化。全区农作物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3%和89%以上,无人机飞防作业面积达到41万亩次以上,创建成一批省级“机器换人”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机械赋能稳步提升,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4.特色亮点不断显现。大力实施优田增粮,种粮面积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总产量全省第二,以全省2%的面积提供了4%的产量,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和表彰。落地一批农业“双强”重大项目,总投资达20多亿元。各乡镇街道在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中,注重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了一批特有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形成了具有自身独有的闪光点。部门、乡镇的共同努力,全区的农业“双强”行动呈现了不少的特色亮点。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围绕农业“双强”行动,全区上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发展制约因素多。随着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涉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稳定耕地指标分配紧张,与农业农村项目用地存在供应缺口。农业“双强”行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用地空间的保障,当前规划项目或在建项目或多或少遇到用地困难,影响项目进展。农业“双强”行动的有效推进,同时依赖高素质的农业经营主体,但目前我区的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加剧,青黄不接,新型农创客群体相对偏少。有些乡镇的农田基础设施,由于项目实施较早,年久失修,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双强”行动的高质量推进。

2.重大项目落地少。农业项目投入大、见效慢,随着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在减弱,农业招商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落地我区的农业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科技示范效应不强。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带动能力较弱。

3.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仍不强。目前,我区除了水稻种业成立了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其他农业产业尚未有重量级的科研平台,省级以上科研试点项目不多,高附加值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不够健全。同时,基层的农技服务力量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也有待提升。

三、意见建议

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国之大者”。实施“双强”行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之举,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开展好农业“双强”行动,我们建议:

1.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更高质量做强现代农业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一直高度重视,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强调,强大的农业科技研发、攻关、成果转化能力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去年8月高规格部署开展农业“双强”行动,就是在新的环境、新的背景下,把该行动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的总抓手,新的起点上的再提升。我们要认识到,“双强”行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之举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为此,区政府、专班各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

2.要突出关键重点,以更高标准落实“双强”行动。农业“双强”行动涉及面广,目标任务多,要结合上虞实际,抓关键抓要害,在重点领域高标准、严要求、求创新的加以落实落地。要抓好农业数字化改革,围绕“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发展模式,全面推行“浙农码”,搭建“四季仙果”数字化管理平台,培育建设一批数字化特色农业强镇、数字农业示范园区、数字农业工厂,推进数字农业综合体建设,以农业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来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扎实推进“机器换人”,加大新型农机具的研发和宜机化改造,引导智能高效农机装备普及,进一步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要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加大粮功区、高标准农田沟渠路的改造,开展“三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机械的落地提供好基础环境。要加大农业项目招引力度,创新招商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加快重大项目、优秀人才、优质资源集聚围绕激活科技第一生产力,把扶持政策转化为工作绩效,多元化打造农业高能级平台。要加大品牌培育,开展好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大力培育“品字标浙江农产”“虞字号”农业品牌和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地理标志,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升产品附加值。

3.要突出统筹联动,以更大力度凝聚发展合力。农业“双强”行动综合性强,需要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体高效推进。专班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把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长短结合、只争朝夕,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农业双强行动,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要强化工作协同。专班办公室要切实承担好统筹牵头作用,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加强闭环管理;各功能组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按照制定的实施计划,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确保三年有重大突破、五年有显著变化。要强化政策保障。建立与农业“双强”行动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在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建立与农双强行动相挂钩的政策机制,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争取农业用地空间指标,加大新型农业人才的引进培养,着力破解发展制约要素,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基础要强化“赛马”争先,将农业“双强”行动纳入区委区政府主要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三色图”督办管理,开展实施双强行动评价通报工作。鼓励加强探索创新,推出一批农业双强行动最佳实践案例评比,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加快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根据《绍兴市上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监督办法》,拟对以下问题实施跟踪督查:

1.在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建立与农双强行动相挂钩的政策机制,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争取农业用地空间指标,加大新型农业人才的引进培养,着力破解发展制约要素。(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乡镇街道)

2.深化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造农业科创服务新高地,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科技局、财政局、供销总社,相关乡镇街道)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