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监督工作>视察调研

关于杭州湾经开区“万亩千亿”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23-06-25       字体:[ ]

关于杭州湾经开区“万亩千亿”高分子材料

产业平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2022年8月24日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财经工委于8月上旬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对杭州湾经开区及其相关企业的走访座谈和赴越城区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的考察学习,对我区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平台培育建设情况

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是我省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打造浙江“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的具体行动。自2019年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启动以来,我区以杭州湾经开区平台整合为契机,积极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医药、新材料重点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2020年11月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第三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1.平台运行进一步理顺。杭州湾经开区聚集规划、建设、招商等“头部”职能,从顶层设计开始谋划,凝聚强大合力,全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先后出台《绍兴市上虞区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规划》《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对打造“万亩千亿”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的路径、方向、布局、目标都进行了细化明确。加速出台科技人才政策4.0版、差异化地价、上市激励政策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目前已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多名,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2个,平台开发已占总规划面积的53.6%。

2.平台产业进一步集聚。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隐形冠军”培育壮大,推动企业“长高长壮”,打造“链主型企业+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的“雁阵型”企业梯队。平台新材料企业已达126 家,其中上市企业、隐形冠军、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各11家、12 家、54家和5家。强化政校企联动,推进创新资源高效集聚,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以龙盛、闰土为龙头的精细化工材料产业链,以新和成、中化蓝天为龙头的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以中金格派、美都海创为龙头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等多条百亿级高分子材料细分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去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43.7亿元,同比增长21.2%,今年上半年为501.3亿元,增长22.0%,高于全区产值增幅2.1和7.6个百分点,其中今年主导产业产值426.4亿元,产业集聚度达到85.1%。

3.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强化“项目为王”理念,以“拉长、做高、调优、循环、融合”为主要路径,着力招引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领头雁”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自新产业平台创建以来,共引进新材料项目26个,其中10亿元以上15个,50亿元以上3个。由政府引领推动,加快搭建高能级新材料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步伐,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衔接融合。目前,区内已有2所应用型大学、14家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13家高校研究院所、16家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以及各类创新服务平台24个。集研发、孵化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一期已投入运行,与中科院国科控股合作的创新研究院与新材料中试转化平台也已竣工启用,天津大学研究院及实训中心也已即将建成启用。

4.平台环境进一步优化。贯彻“最多跑一次”改革,设立综合受理大厅,有效承接区级部门多项审批事项权限,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以“上门式”保姆服务、“专家式”会诊服务等方式精准服务企业。连续4年举办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为企业提供创新互动的交流平台。以未来小城规划建设为重点,强化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产城整合基础设施。“新材料产业链”被评为2019年试点示范单位。

二、存在问题

“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培育两年以来,各方面都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对照目标和规划要求,对照兄弟县市平台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1.平台综合评价水平有待提高。全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主要评价各个平台年度建设推进与建设成效,在最近公布的评价结果中,我区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在20个平台中列在第18位,与兄弟县市平台差距较大,与规划目标的要求仍有差距。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短板指标,尤其是随着拓展区域的开发建设,原有基础设施布局已显得滞后,如交通互联换乘、热力管线延伸等方面企业反映突出。

2.投资项目质效仍有待提高。目前,经开区新引进项目数量虽然不少,但真正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产业配套性好的优质项目仍偏少。原有引进的一些大项目其“亩产”效益尚难充分体现,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部分规模较大的搬迁项目,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影响,进度缓慢,质效较差。

3.相关配套保障仍需加强。在实际招引和项目落地过程中,部分项目仍存在配套设施、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同时,经开区的产城融合、精准服务也还有待统筹推进。如留住人才团队的多样生活配套仍欠系统考虑,中试成功后的产业化项目鼓励落地仍较困难、平台专业性运营有待强化等。

三、建议意见

    “万亩千亿”新材料产业平台培育建设是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下阶段经开区要充分发挥平台产业优势,抢抓环杭州湾产业带、全市城市产业带建设契机,率先推动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核跻身全省前10。

1.聚焦产业培育,高品质建设产业平台。持续推进产业改造提升,全力抓好优势项目和拳头产品,释放新和成特材、中化蓝天、龙盛 、晶盛机电等链主项目引力波,秉持“联网”思维,深化新材料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进一步巩固产业链闭环格局。加速创新要素集聚,聚力打造以曹娥江科创走廊为支撑,以曹娥江新材料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企业研究院为主干,以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国科新材料中试转化平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等重大 科研基础设施为支点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促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产业基金等创新要素高效聚集,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和智力资源支撑。聚焦产业培育,以“一中心两基地”的总体布局为抓手,明确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方向和“卡脖子”环节,促进产业基地要素集中、资源整合、能效提升,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监测评价,从严从实抓好评价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整改跟踪问效机制,做到“以评促改、以改保建”,推动平台高标准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

2.突出项目为王,高起点推进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是平台建设的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以新材料聚合产业基地和新材料改性应用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重点为引领,紧盯新材料产业集群,健全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在国家战略布局、强链补链延链中谋划、生成、实施一批“重、大、新、急”项目,全面做强新材料产业群。坚持“内培外引”并举,紧盯产业链关键和紧缺环节,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领头雁”和“独角兽”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高端环节的创新型企业落户。要注重精准高效招商选资引智,着力在招引链主型企业和大好高项目上取得新突破,联动推进项目人才“双招双引”,导入更多人才、科技、产业、资金等高端资源。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注重项目信息转化率、项目落地率、实际投资完成率,近三年招引项目产能释放等目标,形成项目招商、投产、产出全生命周期管理。

3.强化综合配套,高效能优化平台环境。着力完善平台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满足园区生产刚性需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加快推进园区环境提升、管网设施补强、热源设施补足等建设工程,为企业落户、投资、投产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底盘。聚力深化“三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不断健全项目从落地开工、加快建设到投产达效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全程提供最优服务,全域打造最优环境。加强资源要素集聚,制定平台的全方位保障计划,积极探索配建园区保障性住房新模式,加快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集聚政策的落实落细,鼓励引导产业基金、金融资本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用足用好上级政策,精准高效向上对接,力争在要素保障、政策、资金、项目等争取上实现更大突破。提升产业平台形象,加强产业平台宣传,营造浓厚发展氛围,高质量开展各项新材料产业主题活动,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持续提升产业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绍兴市上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监督》要求,建议对以下工作进行跟踪督查:

1.围绕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核跻身全省前十的目标要求,抓好专班运作及形象展现,进一步细化落实任务清单。(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杭州湾经开区

2.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加快打造中试产业创新基金,不断培育“专精特新”项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杭州湾经开区)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