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孝德文化 致力打造品质之城 | |||
| |||
传承弘扬孝德文化 致力打造品质之城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严永良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对于经济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促进作用, 文化环境决定着经济运行的效率,文化创新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追求决定着经济建设的水平,文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2019年4月,区委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召开了文创大走廊建设和传承弘扬孝德文化两个座谈会,谈文化建设思路,听文化发展建议,充分表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在我区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传承弘扬孝德文化座谈会上,听取了区改革办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传承弘扬孝德文化的思路、设想,我的一个深切感受是,经过了一二十年时间,上虞各界人士、各个方面竭力呼吁并为之辛苦耕耘的“孝德文化”终于捏紧拳头,“孝德文化”的传承弘扬行将有顶层设计,行将提升成为我们上虞的“国家战略”。陶关锋书记亲力亲为,两次亲自参加座谈会,并且今后各部门齐心协力、联动推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孝德文化”一定能够成为上虞的主导文化,一定能够成为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上虞地域文化品牌,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下,上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企踵可待。 关于“孝”的话题,我早在1995年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理论研讨会上以《浅谈社会主义条件下弘扬孝道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为题的论文中提出。随后,与人合作,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在我市三汇地区对农村年轻一代的孝意识及对老年人生活景况的影响作了调查,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弘扬孝道必要性的认识。1998年,在政协市六届一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中提出上虞发展旅游业要打“孝文化”的牌子;在次年的六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设立“上虞孝文化节”的提案;2002年,在六届五次会议上,又提交了《再次呼吁尽快举起“孝文化”旗帜》的提案。可以说,我也是关注“孝德文化”这个话题的众多热心分子之一。 为传承弘扬孝德文化,促进上虞文化繁荣发展,我提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 一是端正一种认识。当今社会,一方面,孝德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虐待、遗弃甚至弑杀父母,为原本天经地义的赡养之事而与兄弟反目成仇、与父母对簿公堂的新闻时有所闻;而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孝文化又嗤之以鼻,比如总有人以“二十四孝”中个别有悖人性常理的愚孝行为而贬低甚至全盘否定传统孝文化,斥之为封建、迂腐,把婴孩和脏水一块儿泼到了门外,他们都忘了我们要学习传承的是一种“感恩”“反哺”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行为尤其是那些被古人实际上也否定的行为比如“埋儿养母”等。况且时跨几千年(从远古到北宋),不“孝”到极致或极端,如何入得一百多年才一个的“二十四孝”?就说行为吧,古代有“割股疗亲”,现代有“捐肾救母”;古代有“卧冰求鲤”,现代有拣破烂的儿子用体温为肉包子保温送老父吃而自己着凉感冒的孝行(2001年7月13日《石狮日报》);古代有“恣蚊饱血”,现代也有类似的动人故事。感恩事亲才是孝的一脉相承的精髓。我认为认识上的误区正是我们迟迟不能喊响“孝德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办好一个节日。孝文化节,我们已举办了两届,今年将继续举办第三届。以农历五月廿二曹娥忌日前后几天(或一段时间)为孝文化节的举办时间,强调了地方印记,强化了文化品牌辨识度。建议把一些有组织的、集中性的活动,如孝星褒奖、学术研讨、文艺演出、谜语大赛等等纳归到“节日”之中。筹备工作、预备活动自然在平时,如孝星评选的常态化、社会化,分区级的、乡镇(街道)级的、村(社区)级的,全社会搞,让评选活动成为上虞人民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开发注入孝德文化元素的系列工艺品、土特产,努力使传承弘扬孝德文化真正落实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 三是出版一本刊物。打造全国孝德文化高地也好,打响孝德文化之乡品牌也好,传承弘扬孝德文化也好,都需要这样一本刊物。这些年来,上虞许许多多有关孝德文化活动的资讯散见于各种公开的或内部的媒介上,会员的学习心得或研究文章也缺乏一个集中发表展示的平台。孝德文化研究会编印的《孝德文化报》周期长、容量小、份量轻,难以承载研究会的使命和会员的希求,应当顺时应势,扩容增量、提档升级。刊名或可叫《人伦之光》,作为区孝德文化研究会的会刊,其定位和作用是倡导孝德、成果展示、资料积累、会员联络、对外交流等。 四是优化一个研究会。区孝德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为传承弘扬孝德文化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聚集了一大批热心于传播孝道、倡导孝行并且身体力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孝德文化现象。从研究角度讲,我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理事会建设,理事会成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研究、写作能力;一般会员重点参与组织孝德文化活动并提供信息。从内容角度讲,研究不能囿于狭义的“孝德”,研究应当是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的群众性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五是拍摄一部电视剧。发挥影视的传播力、影响力推介上虞。去年9月,我们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区旅游业发展情况,事先我们进行了调研,发现时髦的“诗和远方”原来就在身边。曹娥江、东山、凤鸣山,墨隐居、雪花谷、覆卮山居等等,一处处充满诗意和禅意的景区、民宿;还有鲜活的人物,比如上虞有两个同姓同名的回乡女大学生,一个是丁宅的王园园,一个是下官的王园园;一个是省人大代表,一个是镇党代表;一个搞了个“南野农庄”、发展无公害种植和生态游,一个搞了个“虞南之味”、是个经营农产品的电商。感觉她们都很有故事,2016年8月,《农民日报》等媒体曾以《“王园园”回乡创业记》为题报道过她们的事迹。把她们的人生事业跟凤鸣山、雪花谷、墨隐居等等联系起来,跟“浙东唐诗之路”联系起来,跟上虞的绿水青山、风土人情特别是发生在上虞大地上的孝德故事联系起来,通过创作,借助这些人物原型,把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拍一部有景有情、有理有趣的影视剧,或许也是一项值得投入的重要文化工程。 从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角度,我们今后将会密切关注“孝德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并建议将相关议题列入年度监督计划,以此推动上虞文化和经济发展,共同致力于把上虞建设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客人心向往之的“品质之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