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工作>代表风采

为乡村教育用心奔走丨记区人大代表、上虞实验小学上德校区教师王桂囡
发布日期:2020-11-19       字体:[ ]

“写我的少点,其实可以多写写乡村教育。”面对采访,王桂囡开门见山,希望记者将她作为一个小小的窗口,然后借由这个窗口让更多人去关注乡村教育。

今年9月,王桂囡调入上虞实验小学上德校区。在此之前,她在丁宅教了22年书。“我本身也是丁宅人,生于斯、长于斯,还是很有感情的。”王桂囡说,现在尽管调到城区才短短数月,但两相对比,反而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的感触和体会。 

她认为,相比城区孩子,留在乡村的孩子需要更多关注。以其曾执教的丁宅乡学校为例,这里的孩子有大半是留守儿童,其中又有近三分之一是单亲家庭。回家后,接触最多的就是爷爷奶奶。在孩子的吃穿上,老人家们倒还能胜任,至于学习教育,就明显力不从心了。以她所教的语文为例,最初课外阅读习惯及其兴趣的培养,往往需要家长的配合指导。但在留守家庭,这一块往往是缺失的,影响的不仅是孩子们视野的开拓和语感的培养,亲子间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也会因为缺少这样的载体而变得日趋单一。

反过来,这对执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尽量提高每一堂课的“含金量”,王桂囡经常尝试着去设计、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用表演、演讲的形式学习,以此来丰富孩子们的词汇,提高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当然,这也意味着,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摸索、去备课。


多年来,王桂囡主动认领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从零到一,打好基础,是很关键的。”平时,她会很留心孩子们习惯的养成,包括写字、写作业乃至吃饭、作息等。“每天得盯着那几个最调皮的,他们的作业完成好了,才会安心。”王桂囡说,你的每一份在意和付出,其实孩子们都能感受得到。半个月前,有位久未联系的学生家长发来微信,内容是初一儿子的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个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人。这位学生写了王桂囡,回忆了小学一年级时教他一笔一画练字的情景。此事让王桂囡又意外又感动,“都6年了,孩子居然还记得。”

同样,她也把教育工作上的这份用心和情怀放在了代表履职上。担任人大代表十余年来,王桂囡常常为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奔走发声,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山区学校教育的投入的建议》《关于要求加大学前教育管理和投入的建议》《关于丁宅乡施行学前三年免费入学的建议》《关于完善学生接送车站点候车设施的建议》等。其中有不少建议被列为重点议案,得到重视和落实。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源的锐减和学校的撤并,王桂囡则越来越感觉到,现阶段的乡村教育,最缺的已不再是硬件设施和物质条件,而是封闭。这样的封闭,除了留守家庭无暇与孩子交流,还源于乡村学校本身尚未能提供更多机会让孩子们接触外界。

“就是我们教师本身也需要多与外界的交流。”王桂囡坦言,城区生源多,教师数量大,结构也相对年轻化,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更容易产生碰撞和更新。这也是她目前在上德校区这段时间以来的最大体会,“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很想回去。”

据了解,随着一系列包括鼓励资深教师校际交流,推动城乡结对集团化办学等举措的实施推进,这一情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王桂囡也真诚希望能有更多有活力有经验的教师及各界人士,关注乡村教育,投身乡村教育。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