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工作>代表风采

直把异乡作故乡丨记区人大代表、浙师大上虞附中副校长彭治萍
发布日期:2019-10-08       字体:[ ]


今年是彭治萍来虞的第18个年头。走在秋意渐浓的校园,她才发现,18年倏忽而过,自己早把异乡当作了故乡。2001年夏天,在一场教师校招中,抱着对远方的莫名期待,重庆姑娘彭治萍以一名新教师的身份站上了异乡的三尺讲台。18年间,她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从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区级名师”进而向 “市级”“浙派”名师挺进;她也是连任两届的上虞人大代表,履职为民、建言发声,仍是未变的一腔热情。



盖北镇中是彭治萍执教的第一所学校。她记得,当时与她同期分配到校的一共有11位新教师,其中7位来自省外。为了让异地教师安心教学,学校在吃住上格外照顾。“尤其到周末,学校领导对食堂更是千叮万嘱,就怕我们吃不好。”彭治萍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各有不同,像她就好辣。开学后一周,她就发现食堂窗口居然多了一瓶老干妈,后来就一直没断过。这个贴心小举动也让她感念至今。

 

 

彭治萍在盖北镇中教了17年。在这所以新居民子女居多的农村初中,彭治萍感受着多元的包容和丰富,更努力尝试着用更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在她的语文课堂上,针对本地学生基础知识起点较高、新居民子女知识起点相对较低的现状,她设置“中间路线”,让前者夯实,让后者“跳一跳,够得着”。后来,这一“高低结合走中间”的教学思路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践。



新居民子女离乡背井,身边同学又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如何让孩子们既能顺利地融入当地又融入同学圈?彭治萍在升任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后,又有了更深远的思考。这恰也是她初到上虞时的心境。2015年,借助课改契机,她向学校提出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框架,经完善提炼,成为盖北镇中颇具特色的“1+h”和教育课程体系。其中“1” 代表必修课程,“h”代表拓展性课程,学校在抓实抓好“1”的同时,着力构建新的富有特色的“h”拓展性课程体系。期间,彭治萍一面主持开发《虞舜采风》校本课程,系统介绍虞山舜水,人文古迹,地方特产,进而设计研学旅行方案,鼓励孩子们用双脚去丈量,用眼睛去发现;另一面,收集编写《民族文化荟萃》,介绍各民族风土人情,喜好禁忌,增进同学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学着打开心胸接纳多元共生,领会“和而不同”。之后,以各地戏曲歌谣、民族服装、美食小吃等为载体的各类家乡秀也纷纷兴起,成为盖北镇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这样特殊的教学经历也深深影响着她的生活。彭治萍告诉记者,遇到节假日,一家人就爱出去四处逛,上虞有山有水的地方差不多都跑过,覆卮山也爬了好几回。在吃方面,像苋菜梗、霉千张等“臭名昭著”的地方菜,她也是吃得津津有味。所以有时连身边的同事都惊讶,怎么比上虞人还上虞人。“融入一个地方,首先得主动走近它,了解它,参与它,才会慢慢爱上它。”彭治萍和丈夫都是重庆人。她坦言,当初来上虞,只是纯粹地想到外面看看,到后来却都心照不宣地留了下来。“在上虞生活工作,我们觉得很自在舒服。”之后的崧厦镇中教学经历和如今刚翻开的浙师大上虞附中一页,更让彭治萍坚定了留在上虞的信念。



长达8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则让彭治萍更加深了主人翁的参与感。从最初的“校园周边流动摊贩长效整治”“实施青少年免费游泳技能培训”“加强青少年文化内涵引领”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议提交,到“丰富新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市政道路路灯也应智能化调整‘作息’时间”“保护杭州湾鸟类栖息地,设立中国上虞湿地鸟类生态保护区”等民生问题的建议解决,不难发现,彭治萍的关注视角正越来越广,履职的成熟度也越来越高。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