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精神的传承人 | |||
| |||
虞舜精神的传承人 ——记绍兴市上虞区人大代表、丰惠镇夹塘村党总支书记姚伟明 丰惠镇 罗兰 2015年12月29日 夹塘村位于丰惠镇东面(毗邻余姚),南望四明,北倚萝岩,旁临十里渣湖,中间筑塘相夹,故村以名。夹塘是虞舜后裔居住地,据《夹塘姚氏宗谱》记载,舜帝96世孙姚世荣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从江苏吴兴迁徙到丰惠夹塘定居并开枝散叶,传至现在已延辑三十九代,为虞舜135世孙。一千年来,夹塘姚氏继承舜帝贤德,耕读传家,信义立世,奉公守法,人才辈出。今年51岁的第34代孙姚伟明就是其中一个姚氏后贤,作为上虞区人大代表、夹塘村党总支书记,他一直践行着“重德政、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的虞舜精神,低调朴实、勤政为民、开拓进取,以一个姚氏当家人的身份积极引领着虞舜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躬行德政,打铁还需自身硬 “崇德”是虞舜精神的基石,虞舜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本。在近二十年的村主要干部生涯里,姚伟明的骨子里深深烙着崇德诚信的精神,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自己做人、做官的理想,并内化为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不断完善。无论是政社分设时担任东方红村支部委员还是后来担任东方红村村委主任和支部书记直至2006年任夹塘大村的支部书记,他都从自身修为和家庭和睦、孝顺长辈老人做起,做到正人先正己。在平时工作中,他坚持以自己的“务实为本、带头实干”,引领、凝聚了班子。每天早上全体村干部集体开短会,一是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二是部署当日分工。村每天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落实有力,班子团结协作,不但顺利推进了村各项工作,还树立了好班子形象。姚伟明强烈的责任心、克己奉公和克尽厥职的工作风貌,在群众中赢得了较高的威信,同时也感化了村民,村民们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规定,每年10万多元的承包款老百姓都主动到村自觉缴纳惯。2003年上虞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对新生事物接受有顾虑,但经过村干部上门苦口婆心进行宣传,夹塘村民都是一个不漏全额缴纳医疗保险金,村集体从不承担比例。夹塘村有选民2000多人,但每一届的村委换届选举都是一次成功,既节约了选举成本,又体现了老百姓对村班子的高度认可。 勤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 “务实”是虞舜精神的根本,是虞舜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和凝聚作用。有着双重身份的姚伟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人大代表和村支书,要时刻为群众着想。”在实际工作中,姚伟明首先是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姚伟明与村三委会一班人,立足夹塘村区位优势,结合资源状况、经济条件和长远发展需要,积极协调项目、争取资金,抓好“规划、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扎实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和中心村建设。几年来,投入100多万元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拆违6500多平方米并做好拆后利用,“清三河”中清理整治大渣河、小渣河等7条河流计10000多米,村庄内所有村道硬化,新建400多平方米的农村家宴集聚点1个,新建大大小小停车场10余个计6000多平方米,新建篮球场1个,实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多年来,夹塘村各项工作一直走在镇前列,也多次获得了上虞“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姚伟明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上虞“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 建言献策,愿为群众鼓与呼 “有为”是虞舜精神的内核。舜帝在“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的创业过程中,舜都坚持做好自己应该干的活,使舜在方圆百里树立了高大形象,凝聚了一大批人。即使后来贵为帝王,舜也每天恪尽职守。由于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最基层农村一线,姚伟明认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必须“接地气”,时刻关注农村、农民所反映的问题,勇于为民说话,善于为民办实事。这既是对人大代表的本质要求,也是人大代表使命感、责任感的客观反映。而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不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题,也就是解决了群众的大问题。自2001年开始被选为上虞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以来,姚伟明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献言献策,维护群众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也喜欢找姚伟明反映事情。在连续任职十四、十五、十六三届人代表期间,他牵头或联名依法提出事关乡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高质量的建议、意见共10多件,如2003年夹塘岙口——驿亭二都县道硬化,2012年谢马线——三八粮站(江口)道路拓宽修建,2011年夹塘小学塑胶操场改造,2014年谢马线虞光(新通明)新沿桥取直拓宽,夹塘卫生院易地新建项目(2016年上马)等等,桩桩关系民生,件件得到落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可谓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平时无论工作多忙,丰惠镇人大主席团举办的任何一次会议他必到,开展的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活动、视察评议活动、执法检查活动、“清三河整治”监督活动、“十大组合拳转型升级主题监督活动”、“贫困人口核查活动”等也必认真参加,体现了一个人大代表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监督和桥梁作用。 开拓创新,彰显时代先进性 “创新”是虞舜精神的关键。舜执政以后,举贤任能,纳言从谏,推行五常之教,使中国的“政治体制”从部落联盟过渡到初具雏形的国家体系,这充分体现了舜帝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姚伟明出生时,爷爷、父亲以搞运输副业为生,这决定了姚伟明天生颇具经济头脑和开拓创新的理念。作为村主要干部,首先要自己富,这样才能带动村民富,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放心,这也是“齐家”的一部分。姚伟明积极开动脑子,大力发展家庭加工业,率先走上了致富路。在谋划自家富裕时姚伟明不忘思考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夹塘村每年的固定收入只有10万多元的山林承包收入,他开动脑筋,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可谓积极挖潜、开源节流。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向上级争取项目开发。2013年投资150多万元建设了村级物业楼,经过公开招投标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10万元。2014年对90亩废弃山塘和窑基地实施建设用地复垦,每年又可增加收入3万元。平时经常加强和夹塘乡贤的联络沟通,不但组建了由12人组成的乡贤参事会,还经常召开座谈会号召乡贤为村公益事业出谋划策、捐资捐物及助推社会治理。在他的亲情感召下,夹塘的乡贤纷纷反哺家乡、作用发挥明显,浙江中天锦服装有限公司(杭州)董事长周东伟主动捐资98万元重建了占地400平方米的周家祠堂,浙江康隆达特种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间芳捐助15万元建造了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周欣忠等四位乡贤为丰惠镇“康才奖教奖学基金”捐资15万元。2006年,村内几个“土秀才”发起重修姚氏宗祠的建议,他又张罗乡贤捐款给予了修复。2015年,“土秀才”们又找到他要求重修《姚氏家谱》,姚伟明十分支持,及时召开乡贤座谈会落实了30万元修谱活动资金。同时通过节流等措施加强村内管理,如村农灌、机埠农业设施的维修、保养、使用都是一摊子麻烦事,他创新管理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实行承包制,由承包人向农户按灌溉面积收取打水费等,所产生的电费也由承包人缴纳,达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创新举措枚不胜举。 在姚伟明和全体村干部的努力下,夹塘村展现了人伦有序、和睦家风、孝德为本、耕读传家的文明村风,向东方展示了一个美丽、富裕、和谐的丰惠乃至上虞新农村好形象。一如姚氏宗祠中堂柱联所概括的: 渣湖萦环溪泉涓集连姚邑滋润八方黎民礼义惇厚续祖训; 萝岩青屏峰峦荟萃朝舜祠造就历代英杰傲骨清风谱春秋。 | |||
|